大力推进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实现我国电器工业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今年是电工行业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全行业将在去年取得良好业绩的基础上,继续拼搏奋进,举全行业之力,力促电器工业平稳健康发展。
梳理去年亮点纷呈
亮点之一:总体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过去的一年,电工行业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和机械工业“十二五”规划的贯彻落实,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按照《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凝聚行业,奋力拼搏,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的较好态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44507亿元,比上年增长26.98%;工业销售产值达43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6.48%;主营业务收入达42510亿元,比上年增长26.06%;实现利润达2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3%;进出口总额达14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11%。
其经济运行呈现诸多特点: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发电设备结构逐步优化;电器产品进出口贸易平稳增长;经济效益总体保持稳定。
亮点之二:实现电工行业“十二五”良好开局。
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工作部署,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组织各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通力合作,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国内外电力工业发展趋势,编制完成了《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阐述了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思路、目标,提出了促进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的措施和政策建议。从发布一年来的情况看,《意见》对电器工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
目前,我国发电设备产品结构调整与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趋向保持一致。火电机组比重从2006年的86.9%下降到2011年的67.1%,非化石能源(水电、核电、风电)比重逐步由2006年的13.1%增加到2011年的32.9%(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输变电设备实现产品升级,技术附加值较高的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组合开关设备)已经替代了大部分GCB(SF6气体断路器)的市场份额,成为市场主力产品;超高压、特高压大容量变压器在内的大型电力变压器在变压器总产量的比重提高了1个百分点。同时,第二制造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其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有效进展。
电器工业协会积极开展风电、智能电网、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领域的行业及标准工作。首先,成立了风力发电电器设备分会,启动开展了风电领域行业工作;承担了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联合成立的能源行业风电标委会风电电器设备专业组组长单位,开展了风电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的制订。其次,成立了智能电网设备工作委员会,推进智能电网设备领域行业工作;承担了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联合成立的国家智能电网标准化总体工作推进组智能电网设备标准化组组长单位,搭建了国家智能电网标准体系。
再其次,进一步拓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广大电器企业在发展主业的同时,开始向上下游延伸,向制造服务业转型,实施交钥匙工程。同时,纷纷加大投入力度,在旧机组改造、维护,电厂设备安装及运行培训,工程总承包或BOT项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最后,继续推进实施“走出去”战略。
近几年,东方电气、哈电集团、上海电气集团、特变电工等行业骨干企业承接了大量的国外发电、输变电成套工程。这些企业借助于项目承接实施过程,纷纷加大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投入,并采取在国外设立项目部或办事处、购入土地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基地以及海外公司等不同形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亮点之三:显著提高了协会“三个服务”能力。
主要表现在:积极为政府部门服务,勇于建言献策;真诚热心为行业服务,有效发挥支撑和推手作用;热心为会员服务,及时反映行业热点问题和企业诉求。
亮点之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攻关取得实效。
以哈电机、东方电机等骨干企业为代表的重大装备技术研究和设备制造取得显著业绩;西电集团等大型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获得国家和行业有关部门诸多奖励;重点开展了“国家清洁高效煤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能源风力发电机研发试验中心”、“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与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工作,加快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为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