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中转型 在转型中发展
“在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背景下,评价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成果的指标不应定位在规模扩大了多少、销售增加了多少,重要的是我们布局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质量的逐步提高。”王晓华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当前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核心技术掌握了多少、品牌竞争力提升了几位。没有这些,规模做得再大、效益再好,也没有多大意义和价值。
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国有企业或将面临更大困难和挑战。
对此,王晓华给出了自己的解读。他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了“稳中求进”的经济社会发展总基调。作为面向市场竞争的制造企业肩负着将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成为制造强国的重任,下一步的重点就是要停止粗放的规模进一步扩张,加快发展、加快转型,要更加注重内涵提升,苦练内功,在技术进步上下功夫,在质量提升上下功夫,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不断创造推动自身良性发展的内在动力,依靠管理进步和技术创新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确保“稳中求进,好中求快”。
“稳步发展的中国深刻认识到国家的良性发展,需要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来保证。”王晓华认为,正是基于这种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实体经济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近日,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也在多次会议和多种场合中强调,要把更大的力量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要把财政和货币政策落到实处,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扩大生产,增加就业。
王晓华说,“在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确保我们的投入是科学有效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不能是一哄而上或者是重复建设的投入。”
在他眼中,当前我国的实体经济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我们的企业品牌竞争力不强,核心技术少之又少,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弱,整个社会要努力营造发展实体经济的良好氛围,鼓励实业致富。政府层面需要进一步出台鼓励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全力支持实体经济自主创新,引导各类资源进入实体经济,加快实体经济升级转型,助推中国产业升级。作为实体经济的制造企业一定要抓住和用好国家注重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用务实的精神改革创新,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以产业报国之志推进民族制造企业做强做优,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积极实践“走出去”战略
“中国要成为一个品牌和文化的输出大国,国际化的企业是最好的载体。”王晓华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开展国际化资本运作“与狼共舞”,是对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实践。
在他看来,中国企业国际化运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参与国际市场的机会,必将有效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由粗放型、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纵观称雄国际的世界级企业,他们具有相似的特征——主营业务收入处于世界前列,具有全球化的品牌形象和领先的技术,引领行业的变革与创新,拥有先进的管理工具和独特的发展战略,拥有职业化、专业化的员工队伍。这些企业在向世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在传递着其国家的文化。在王晓华看来,当前我国的众多企业并不缺乏生产力,而缺少一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他说,企业有没有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决定了一家企业能不能占领全球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国家有没有在世界上傲视群雄的民族企业品牌,则决定了整个国家产业的命运。
对中国装备制造业而言,一般配套件的供应是非常充足的,然而诸如传动部件、控制元件、柴油发动机及关键液压件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核心零部件主要还依赖进口,严重制约着中国装备制造业向高端技术产品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步伐加快,国内企业一直在试图突破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出海远航,加强国际化资本运作,希望借助跨国并购,获得国外的先进技术,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2012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在欧洲掀起并购大潮,柳工收购波兰HSW、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山东重工收购意大利法拉帝等。王晓华认为,中国拥有制造优势,而欧洲有技术、品牌、营销网络的优势,实施国际并购是中国自主品牌企业获取先进技术,实施全球化运营,由大到强发生转变,成长为世界级跨国公司的一条有效途径。
2012年1月,柳工正式收购中欧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波兰HSW公司,这为企业带来了实质性战略收益。柳工将直接获得HSW下属子公司的全部知识产权和商标,并以此为平台在欧洲市场建立高效的研发、采购、生产、营销及配件服务网络,快速把东欧市场建设成柳工第二本土市场。柳工因此成为了拥有世界级全系列(80~520马力)推土机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的第三家企业;其也将获得推土机的全系列传动部件和大型装载机的传动部件制造技术。
而早在2002年,柳工已经开启国际化战略的视野,提出了建设开放的、国际化的柳工的战略目标,至今整整历经10年。从对海外市场茫然无知、海外营销网络为零发展到今天,柳工已在全球建立了欧洲、北美、亚太、中东等10个一体化的海外营销子公司,覆盖全球94个国家,向全球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公司的海外销售收入占比已经达到了15%以上。在打造工程机械世界级企业的征程中,柳工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开启了海外资本运作之路。2009年柳工第一个海外制造工厂印度工厂正式建成,开启了柳工国际化制造的序幕;2012年1月,柳工正式收购波兰HSW公司工程机械事业部,第一次海外并购完美收官。每一次海外建厂或是并购,柳工都依靠公司强大的管理能力、完善的运营体系以及开放、包容的胸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使当地人融入柳工文化,把公司和项目良好运作起来。
“对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不管国际化程度有多高,业务范围有多广,国籍的惟一性是无法改变的。没有国家做后盾,没有国家在背后的强大支持,企业也难以在国际上称雄。”王晓华如是说。
中国企业“走出去”展示的不仅是自身的品牌形象,更是国家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