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已现 上海乘势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发表时间: 2011/12/26│ 浏览次数:5473
 记者在12月19日召开的上海市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工作会议上获悉,2010年,上海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72.3,具备向深度融合继续推进的基础。全国两化融合深度行(上海站)活动同时在沪拉开帷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出席大会并讲话。

  顺应转型升级

  据介绍,国家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等部门于今年4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重点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制造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高信息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的主要任务。为加强宣传贯彻,工信部决定于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实现两化深度融合良好开局主题,分别在贵阳、重庆、厦门、上海等城市开展两化融合深度行系列活动。

  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和战略部署。自2008年上海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推进信息化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以来,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上海基本建立了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核心,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主线,政府政策推动和专项支持为引导,高校、科研机构等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两化融合推进格局。

  实施三年计划

  2008年,上海制订了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实施两化融合“1010工程”,聚焦航空、钢铁、石化、汽车、船舶、重大装备等10个重点产业门类,推进工业软件、节能控制、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商务等10大重点工程。三年来,累计支持了200多个企业信息化重大项目建设,支持资金近5亿元,带动企业投资超过120亿元。

  点上抓企业标杆、线上抓产业联动,有力加快产业创新转型发展。中国商飞投资1亿元实施了全球协同研制平台建设,促进了由单机设计向网络化协同设计的转变。在上海电气下属的电站集团、三菱电梯等企业围绕核电、风电装备、电梯等关键产品,着力推进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部署,打通了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销售管理等环节的信息通道,加快了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上汽集团围绕自主品牌建设,开发建成国内首个集成且支持柔性生产的汽车制造执行系统。此外,宝钢集团、华谊集团在节能减排,光明集团在食品追溯系统,纺织集团在市场快速反应机制,江南、外高桥在数字化造船等方面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两化融合探索应用。

面向中小企业,重点培育了一批企业信息化共性服务平台。推动电子商务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双推工程”,通过政府补贴、平台让利的方式推动了7000余家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以信息化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建设航运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和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创建适宜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新兴产业发展的环境。

  块上抓产业集聚、面上抓环境优化,不断完善两化融合的综合支撑体系。聚焦市区联动机制。在浦东、松江、宝山、杨浦、闸北等5个区县推进两化融合实践区建设。聚焦产学研联动。依托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和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成立了4个两化融合研究中心,分别就研发、制造、管理、市场营销和服务等方面信息化应用,从理论、模型、方法论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研究。聚焦复合人才培养。作为工信部认定的国家两化融合人才培训基地,上海着力构建“4+5”的联合培训机制,三年来,完成了近万名应用技术人员和300多名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持续深度融合

  目前,两化融合已融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信息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企业技术改造、中小企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实现有效对接,信息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十二五”期间,上海将持续两化深度融合,基本确立以两化融合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信息技术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全面渗透和高水平应用,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85,加强两化融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助推作用。一是不断优化信息基础设施环境。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互联网国际、省际出口带宽增长5倍以上,光纤到户、无线宽带接入基本实现全覆盖。二是显著提升创新应用水平。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5%左右,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万亿元。大型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化全覆盖,实现业务流程协同的比例达到60%;中小企业自动化生产装备普及率达到42%,应用电子商务普及率达到65%。三是加快提高社会经济效能。上海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要达到6000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面向制造业)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基本形成适合特大型城市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建成全球高端智造中心之一。

Baidu
map